大学是青年自我认知与心灵成长的重要时期,学业焦虑、自我怀疑等情绪易影响心理状态,开展沉浸式心理健康活动对学生心理建设有重要作用。11月2日,物理学院和光社心理发展中心以“跳出空想,奔赴山海”为主题,于翠六教101举办“跳出空想,奔赴山海”主题心理观影沙龙,通过观影、沉浸式交流、感悟分享等形式,引导同学们打破精神内耗,在现实中锚定生活的热爱与方向。
本次共同观影的作品为影片《白日梦想家》,讲述了性格内向、习惯用“白日梦”逃避现实的杂志社职员沃尔特,为寻找关键底片,被迫走出舒适区,踏上跨越山海的冒险之旅——从冰原追狼、火山逃生到攀登喜马拉雅,他在真实的挑战中逐渐挣脱怯懦,找回了敢闯敢拼的自己,最终与自我和解、拥抱鲜活人生。观影过程中,成员们被沃尔特从“空想者”到“行动者”的转变深深触动:当他纵身跃向直升机的瞬间,当他在雪山之巅笑对阳光的时刻,银幕内外的“犹豫”与“勇敢”完成了共振。

观影结束后,负责人杨浩东结合影片内核,带领同学们围绕“我的‘白日梦’与未迈出的那一步”展开分组讨论。同学们卸下拘谨,分享自己曾因胆怯搁置的计划:“我想参加演讲比赛,但总怕出错”“我想去偏远地区做支教,却担心适应不了环境”……在彼此的倾听与回应中,大家意识到“空想的内耗”远比重试的代价更沉重。
分享环节里,成员吴越奇感慨道:“沃尔特的‘白日梦’曾是逃避,后来却成了他行动的伏笔。原来我们缺的不是‘做梦’的勇气,是把‘想’变成‘做’的那一步。”

此次《白日梦想家》心理电影分享讨论会,不仅是一场光影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冒险启程”:它让同学们看见“逃避”背后的渴望,也让“行动”成为消解焦虑的答案。愿每一个曾困在“白日梦”里的少年,都能像沃尔特一样,带着心底的热爱,勇敢走向属于自己的“山海”。
郝佳玉/文 郝佳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