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新闻 > 正文

光电子智能器件与系统团队在新型高功率柱矢量光束光纤激光器实现突破

发布日期:2025-02-18 来源: 阅读次数:


近日,我院光电子智能器件与系统高伟清教授课题组,采用少模铒镱共掺光纤与渐变折射率少模光纤为主体,实验实现了一种基于泄露模式输出机制的新型高功率柱矢量光束(Cylindrical Vector Beam, CVB)光纤激光器。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 power cylindrical vector beam fiber laser by integrating oscillator and amplifier”为题发表在《Optics Express》上。

柱矢量光束(CVB)因其独特的径向或角向偏振特性,在材料微加工、粒子捕获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传统高功率CVB激光器一般由分立的种子源与放大器组合实现,系统复杂且难以实现集成。此外,1.55微米波段CVB激光器受限于光纤器件损伤阈值,输出功率长期停留在毫瓦级本研究首次在单光纤腔内同时实现CVB光束的振荡与放大,攻克了功率提升与系统集成的技术瓶颈

研究团队提出泄露模式输出光纤激光器结构,利用少模光纤布拉格光栅(Few-Mode Fiber Bragg Grating, FM-FBG)作为激光腔的腔镜与模式滤波器,使基模(LP₀₁)在腔内振荡,高阶模(LP₁₁)以漏模形式输出。通过在腔内加入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Graded-Index Multimode Fiber, GIMF)与少模光纤(Few-Mode Fiber, FMF组合构成模式转换器,结合机械压力调控光纤弯曲形变,实现了LP₁₁模激发比例的可控调节最高达28.24%,输出功率达到2.93W

1a)激光器结构示意图;(b)激光器原理示意图;(c)所用少模有源光纤结构图及支持的模场分布。

2 a)模式转换器内部光场数值模拟;(b)模式转换器内不同模式之间的功率转换;(c)和(dLP₁₁LP0模式比例的调节;(e)模场转换器与激光器输出的关系。

在该研究的实验过程中还发现,当泵浦功率超过11.5W时,LP₀₁LP₁₁模的周期性拍频引发横向孔烧效应,促使能量从基模向高阶模转移,形成光学诱导长周期光栅(Optically Induced Long Period Grating, OLPG),将激光器的单端输出斜率效率提升至16.20%,总输出效率达25.03%。激光器的单端最大输出功率1.83W,总输出功率2.93W

3 激光器输出的光斑与输入-输出效率曲线。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光学工程系博士生陈凯为论文第一作者,我院高伟清教授与方文坛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合肥工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364/OE.547851




图、/方文坛 审核/高伟清